培育範圍
種畜禽生物科技業、畜產品加工業、畜產品加工業
畜牧廢棄物處理暨資源化、其他生物科技與畜禽相關產業
水產生物繁養殖、觀賞水族繁養殖、藻類養殖與應用
水產加工與應用、水產生物技術
林木生物技術、林木新品種育成與種苗生產技術
林產品加工與利用、樹木醫學及其他森林相關產業科技
生物科技與產品、食藥用菇類、作物新品種(系)、植物保護技術
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技術、美容保養與保健產品、農業資源保育與永續農業生產
動物用疫苗、飼料添加物、生物農藥/肥料、檢測檢驗技術、伴侶動物食品與藥品
農業技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和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攜手推廣友善石虎農作,今(1)日召開記者會,除感謝協助販售的通路,並宣布將友善石虎行動,從南投地區擴大至苗栗和臺中地區,以公私協力方式,共同推廣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三生共好的友善環境農產品。
石虎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分布於苗栗縣、臺中市和南投縣,棲息環境與人類主要居住、耕作和活動的淺山地區重疊,其中面積占比大之農墾地容易為石虎利用,特別是周遭鑲嵌雜木林、草生地或溪流等多樣棲地的農田更符合石虎棲息所需,特生中心的自動相機監測及個體追蹤結果也發現石虎活動範圍涵蓋許多農田區域,在在顯示農地與石虎活動的關係密切。
農委會近年積極推動友善環境耕作,農委會林務局和特生中心自103年起在石虎棲地範圍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農民只要取得有機、產銷履歷或綠色保育標章等驗證,再保留石虎所需草相,採取不使用毒鼠藥、獸鋏且不放養犬貓等友善行動,即可獲得「友善石虎農作標章」認證,藉由農友的行動,提升石虎的棲地品質,讓石虎可以在農地安全活動與覓食,農民亦可將石虎標章作為品牌行銷農產品。目前通過有機驗證、綠保標章的「友善石虎農作」共有27位農友,符合產銷履歷的「友善石虎農作─安全用藥」共有11位農友,田區位置涵蓋中寮鄉、南投市、水里鄉、草屯鎮、名間鄉、國姓鄉等地,總面積約55.1公頃,同時孕育香蕉、稻米、紅龍果、芭樂、柑橘、鳳梨等多元農作物。
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得以順利推動,除農友的認同與努力外,亦有賴協力單位及銷售通路的協助,多數參與石虎友善農作的農友耕種品項雖多但面積不大,需要整合行銷或自行找通路販售,銷售過程困難重重,也需持續精進農作物的品質、提升農產品價值。透過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的指導,農友的生產技術成功提升,能夠穩定生產高品質的農作物;自108年迄今,家樂福、升陽農產、和泰集團、直接跟農夫買、台灣無印良品、大農網、聖德科斯、樂樂菜果、棉花田等多個通路,陸續協助農民販售山蕉、檸檬、茶葉和柑橘等農作物;更藉由農委會農糧署、林務局及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持續推動的有機、產銷履歷及綠保標章,確保消費者購買到經嚴格把關的優良農產品。林務局與特生中心亦於今日記者會特別致贈獎座感謝各大通路和協力夥伴單位,讓友善石虎農作的農友收入更加穩定,也讓石虎有更安全的棲息環境。
林務局表示,南投林區管理處藉由「瀕危物種-石虎棲地保育跨區域聯繫平臺」串連各機關團體共同投入石虎保育工作,自今(112)年起與東勢林區管理處和新竹林區管理處攜手合作,將友善石虎農作由南投地區擴大推展至苗栗和臺中地區,歡迎民眾選購石虎友善農作物,一起保護石虎家園,期待未來石虎能脫離瀕危物種行列,族群分布回到全臺的淺山區域。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為整合夏季農產業活動,以統一視覺形象「夏祭新鮮市」共同宣傳高雄四大夏季農業活動,首場「高雄鳳荔季」在5/27-28日於大樹姑山倉庫熱鬧舉辦,兩天破萬人參與,創下8百萬收益,接下來還有7月美濃野菜節、8月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以及9月旗山香蕉節陸續登場,融合在地觀光、文化及飲食等面向,傳遞高雄一體農產業精神象徵。
「夏祭新鮮市」串聯連鎖餐飲業者共同促銷,推出夏祭新鮮市專屬優惠限定商品,透過異業合作強強聯手,期許民眾發現高雄農產新滋味。本次與高雄在地冰品業者「冰塔職人雪花」合作,推出限定商品「雪霜鳳荔優格」,這款冰品採用大樹金黃飽滿的金鑽鳳梨果肉,搭配大樹玉荷包與優格融合製成的雪花冰磚,清涼爽口的酸甜好滋味,絕對讓人愛不釋口。除了季節限定的雪霜鳳荔優格冰外,6/1起同步推出與高雄在地農民合作的雪霜香蕉可可冰與雪霜龍眼蜜普洱冰,三款冰品都是嚴選高雄農特產品,讓民眾吃到最在地的新鮮好滋味。雪霜鳳荔優格冰、雪霜龍眼蜜普洱冰,只在限定門市鳳山店、文化店、岡山店、華榮店限量供應,請民眾踴躍嚐鮮。
迎接畢業季,年輕人喜愛的炸雞披薩也來衝一波!全台必勝客、肯德基搭配夏祭新鮮市推出專屬優惠折扣碼,不僅可享套餐超殺優惠,還有披薩超值好康,即日起至10月底止(全台門市均適用),想要同歡吃美食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農業局局長張清榮表示,夏祭新鮮市是關於高雄農業的新鮮事,民眾可透過「夏祭新鮮市」網站直接瀏覽高雄農業的新鮮事與相關活動!節慶期間有高雄各區特色農產品與美食,還有藝文表演與市集活動,歡迎全國的民眾都來高雄玩,享受豐富多彩的農業文化盛宴。
更多活動訊息及好康資訊,請上「夏祭新鮮市」網站 (https://agri.fcloud.org.tw/) 瀏覽查詢。
「您知道稻米通常在什麼時候可以收割?」,農糧署推動節氣(慶)米食融入食米教育,在全國50所國小,辦理122場次示範教學,本(2)日於臺南市東山國小鄰近田區,由老、中、青三代農夫帶領五所國小近百名師生進行割稻體驗,搭配節氣教學與割稻飯饗宴,融入米食文化、食物美學與餐桌禮儀,讓孩子們感受稻米耕種順應節氣,揮汗收割的快樂,以及歡聚共享割稻飯的美味。
老中青手把手傳承農耕智慧喜傳承
農糧署本年度推動節氣(慶)融入食米教育,目的在深耕學童對稻作生長順應24節氣時序之週期規律,如春分時節預備插秧、穀雨觀察幼穗生長、芒種時節稻穀結穗、夏至歡喜收割,農糧署輔導東山國小辦理割稻體驗及節氣米食饗宴,由老農及百大青農帶領學童下田,手把手指導如何收割、如何以傳統農具礱榖,傳承米食文化與農家辛勤不畏勞苦的精神,儘管現代農業中割稻及礱穀已有全面化自動農機及設備,運用生活中的體驗,也可進一步訓練孩子思考運用科技創新提升生活品質的能力,奠定產業創新的智慧。
米食融入食物美學餐桌禮儀不可少
早期農耕社會沒有自動化農機,夏至割稻時節就由農民們無酬互相幫忙割稻,為了表達感謝,主人家就會在午餐時刻準備以米飯為主食,搭配爌肉和下飯小菜的割稻飯,在生活不富裕的年代,能吃到割稻飯也是辛苦一上午的小確幸。在本次割稻體驗活動中,特別安排學童體驗割稻飯美味,讓孩子知道割稻飯的由來、以米為主食的食物搭配,及盛裝割稻飯的食物美學,用餐時更導入餐桌禮儀,在食米教育體驗中,全方位養成好品格。
農糧署表示,食米教育是養成學童對均衡營養、文化傳承及在地認同的重要工作,本年度以節氣(慶)米食融入食米教育,採體驗教學並導入營養午餐,期待能強化學童對米食文化與農業連結的觀念,傳承米食文化,養成從小愛吃米食並友善環境的飲食習慣,擴散到家庭及社會,奠定臺灣稻米產業永續發展的基礎。
聯絡人:蘇副署長茂祥
聯絡人電話:02-23417186